碾庄为什么会成为淮海战役的主战场
来源:中华遗产 2009-06-24 06:03:46

一
在谈到淮海战役的时候,毛泽东曾经对邓小平等人说“淮海战役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这大概是说,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并不是按照一个成熟的计划进行的,而是一步步打出来的。纵观淮海战役的过程,每个阶段的作战区域和作战进程确实都不是事先确定的。碾庄,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战场也不是国共任何一方战前的选择,战役打响时,双方将帅甚至可能还没注意到这个小镇子在什么地方,是历史选择了这里。
1948年9月24日,济南战役尚未结束,粟裕便向中央军委提出了举行淮海战役的建议。他的战役计划分为两步:先夺取淮安、淮阴,而后进占海州、连云港。第二天,中央军委就批准了他的建议,但提出修正意见,要求“第一个作战目标,应以歼灭黄(伯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然后再去攻占淮安、淮阴、海州、连云港等地区,这就是淮海战役最初的构想。
根据中央军委的意见,华东野战军于10月5日至24日在山东曲阜召开了师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在这个方案和11月4日下达的《淮海战役攻击命令》中所确定的攻击目标中是找不到碾庄字样的。华野的锋芒所指只有一个,那就是新安镇一带的黄伯韬兵团。
淮海战役开始之前,解放军一直在营造要攻打徐州的假象,以掩蔽真正的作战目的。这让国民党方面确实感到了紧张。11月5日,蒋介石委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各部队立即向徐州及徐蚌线上收缩,以防解放军攻打徐州及南下。
黄伯韬是粟裕的老对手,他的兵团下辖第二十五、六十三、六十四和一百军,分驻在新安镇、阿湖、瓦窑与高流一带。他最早向“剿总”提出向徐州收缩要求。徐州会议的部署当然正合他的心思。会议结束的当天,他即赶回新安镇部署西撤。可就在这时,事情开始发生了转折。
二
黄伯韬正忙于部署西撤,突然收到了上面的指令:海州原定从海上撤退的第四十四军,改为从地面向徐州撤退,并划归他的兵团管辖,命令他推迟西撤。于是,他不得不在新安镇坐等四十四军的到来。
11月7日凌晨,黄伯韬兵团西撤开始,而此时,华野已在郯城打响了。
黄伯韬兵团的西撤让粟裕吃惊不小,因为黄伯韬一旦撤到徐州,整个战役的发展将无法预测。在黄伯韬急着组织部队西撤的同时,粟裕也不得不改变作战计划,命令几十万人马全力进行追堵,淮海战役就这样在双方匆忙的运动之中展开……
黄伯韬离开了新安镇,可由于西撤推迟,他的部队还是让匆匆赶来的华野抓到了尾巴。其侧翼部队第六十三军没有能够突过运河,就在窑湾一带被围歼。充当后卫的一百军也被打得很惨。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撤退中,这位兵团司令居然没有在必经的运河上架些浮桥,追兵在后,十几万人却只能挤在唯一一座铁路大桥上通过运河,情况极度混乱。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大大延迟了西撤时间,让他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碾庄,是一个普通的小镇,而它却正处在新安镇和徐州的中间点上。黄伯韬在事先制定的西撤计划中就把这一带确定为各路部队行军途中的第一个集结点。此处位于运河以西,距离徐州不足六十公里,距离“剿总”指定给他的驻扎地潘塘一带就更近了。黄伯韬肯定认为,路虽然是走了一半,但只要是过了运河,西撤可以说是基本完成了。而这时,11月8日下午,何基沣、张克侠将军在贾汪至台儿庄一带率部起义,使华野大军得以迅速向南插入。这时黄伯韬兵团如果趁华野立足未稳,组织部队拼力突进,还是有可能到达徐州的。当时,也有人劝黄伯韬不要在碾庄停留,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连日行军且损兵折将,黄伯韬决定在碾庄驻扎下来整顿部队。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